環保產業格局的演變進入行業巨頭橫向聯合的新階段,年初的疫情讓廣大環保企事業單位和環保產業工作者積極投身抗疫阻擊戰。更多的企業在全國各地為抗疫一線提供靠的水質監測、空氣質量監測、生活垃圾處理、醫療廢水處理、醫療廢棄物可處理等服務。在疫情中,環保企業還堅持不裁踴員、不降薪,為國分憂,參加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在各級環保產業協會組織下躍捐款捐物,支持抗疫工作,廣大環保企業響府號召,積極復工復產,為經濟復蘇做出應政貢獻。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先后持股北控水務、上海環境、興蓉環境、中持股份,上海實業持股康恒環境等,首創股份與北控水務強化合作,國資等收購碧水源、鐵漢生態、國禎環保民營環保企業事項在2020年塵埃落定,實施百強企業培育工程,選樹100家技術領先、管理開展先進、信譽度佳的環保龍頭骨干企業,建立環保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加大上市推動力度。通過技術研發、聯合招標、并在資本運作、標準制定等多領域、人才培養、多維度實現平臺型合作。
2020年即將期資結束,“十三五”一只腳邁入了歷史,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都已經預示著長本回報,而資本想的嗅覺比象的更敏銳。我國重磅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新目標。水、固廢是兩個“鐵打”的頂梁柱,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被開發和瓜分地差不多了,壤污染治理和“碳中和”相關概念就更像一張白紙。根本性轉變能源結構具有非常的力度和持久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探索開展環境綜理托管、生態環境導環向的開發(EOD)模式等境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環務境治理服水平,推動環保環合治產業持續發展,指出EOD模式將“解決態環境理總體投入不足、缺乏資金來源渠道、環境效益難以轉化為經生濟收益治等瓶頸問題,推動實可持現產業經濟綠色化、生態境資源化,提升環保產業續發展能力”。
加強與公安和機關檢察的協同作戰,各地細工作化重點、加強工作指導、積極發動群眾,嚴懲了一批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的大案要案。各部門各展所長、互補短板,形成執法合力,生態環境部組織整理第二批8個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件。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共同發起設立的國家級政府投資基金。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清潔能源、投資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首期基金規模885億元人民幣。
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屬于現代服務業,享受高質量的服務,要實現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是一個基本要求。2021年,甚至“十四五”期間,資本給出的標準答案,確實殊途同歸。